2025年9月1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行政楼中303会议室召开第三季度意识形态分析研判会。会议由党支部副书记郑秀明主持,全体党员教师参加。
会议指出,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作为学院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特别是党员干部,必须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复杂性和紧迫性,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扛起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政治责任。
会议强调,要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聚焦主责主业,持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思政课要深化改革创新,打造“思政金课”,提升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与针对性;理论研究要主动出击,有力回应错误思潮;队伍建设要坚持“六要”标准(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会议全面研判了第三季度意识形态风险点,要求密切关注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和敏感节点对师生思想动态的潜在影响,强化课堂教学、讲座论坛、学术交流、教材编写、出版物及网络新媒体等各类阵地的规范管理,严格落实内容审查制度,确保导向正确、空间清朗;定期开展师生思想动态调研,做到早发现、早研判、早处置。
会议要求,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党支部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支部委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健全课堂、网络、学术活动管理制度,完善与学校相关部门的协同联动和应急处置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合力,确保意识形态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会议号召,全院教师要不断提升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水平,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敢于斗争,创新工作方法,增强斗争本领,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切实维护学院意识形态安全,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强保障,奋力开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