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集中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并开展学习研讨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2-10-16浏览次数:7741

2022年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齐聚在学院立言大礼堂,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共同收听收看了大会实况直播。


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邃、气势磅礴、鼓舞人心。报告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聚精会神地收看、记录、思考,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家纷纷表示,报告令人振奋、倍受鼓舞。


下午3:00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行政楼南209举行10月份政治理论学习和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学习研讨,党支部书记陈丽萍主持学习研讨会。会上,大家围绕如何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内涵,切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堂教学进行了交流,一致表示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报告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切实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激发出来的热情和干劲,转化为思政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为推进思政课建设再上新台阶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支部书记、副院长陈丽萍:党的二十大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明确宣示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为我们指明了根本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学校的使命是立德树人,思想政治理论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作为教育工作者,深感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塑造品格、品行、品德,成为时代大先生义不容辞。同时,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要深入研究学习,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全面推进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今后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水平,不断进取、爱岗敬业、以自己的一腔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无愧于思政课教师的光荣称号。


马克思主义学院郑秀明:今天上午认真听取了二十大报告,我内心激荡,精神振奋,深感重任在肩,使命在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作为思政课教师,要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二十大精神和重要理论成果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阮添辉:党的二十大报告比十九大报告更加精炼,内容博大精深,涉及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息息相通。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党员教师要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自觉学好宣传好二十大精神,自觉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二十大精神融入到今年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的课程教学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党在新时代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勇担历史使命。

概论教研室主任郑庆权:听了二十大报告,倍感鼓舞,习近平总书记讲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作为一名思政教师,就要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势,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旋律,把一个可爱、可信、可敬的中国介绍给学生及周边市民。

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建清: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谈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中国率先提出,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模式为那些想根据自身国情谋求独立发展,擘画现代化模式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重要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种现代化模式摒弃了西方现代化模式下因追逐巨大财富而造成的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打破地球生态系统原有循环和平衡的现代化模式。在中国这个有14亿多人口的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这种现代化模式的提出无疑具有世界性影响。

马克思主义学院蔡松怡: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让我深受鼓舞。因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我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希望广大同学们能够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胸怀美好理想,坚守人生信仰,锤炼过硬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