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由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彩云思政一体化名师工作室主办的“行走课堂 实践育人”思政课主题教学研讨会暨思政一体化建设学年工作总结会议召开,来自莆田第二中学、莆田第六中学、涵西中心小学、城厢区教师进修学校等全市15所大中小学校的40多名代表参会。
会议由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郑秀明主持,涵江区教师进修学校思政科负责人巨玉红老师作学年工作汇报,汇报充分肯定了一年来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与涵江区在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上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随后,思政一体化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张彩云从“增强有序衔接的生成机理”“增强有序衔接的核心要素”“增强有序衔接的实现路径”三个方面作《增强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序衔接的路径研究》专题学术讲座。张彩云老师指出,要摸清大中小学思政课有序衔接的生成机理,必须抓住进阶思维的“前后逻辑”和协同思维的“左右逻辑”,既做到“瞻前顾后”,又要重视“涟漪效应”。同时,要在低阶的高级阶段就要关注高阶的低级阶段的教学内容,从而从总体上把握同阶的教学内容,明确同阶教学内容的内在关联性,如此才能把握有序衔接的核心要素。最后,张老师指出,教师要通过更新思维方式、搭建教学科研共同体和建立保障制度等方式,有效增强衔接的实现路径。
在现场教学示范环节,为了“追寻红色记忆,感知初心使命”,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陈建清博士带领大中小学的思政课老师来到后黄村红色记忆体验馆,以行走课堂的方式充分挖掘体验馆的思政元素。陈建清老师认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文化形态。追寻红色记忆,不是简单地就体验馆里的老物件进行简要地介绍,而是要挖掘其背后的思政元素,特别是要紧密结合当前国家层面关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需要,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文化有机联系在一起。为此,陈建清老师指出,通过展示馆里的红色记忆体验,我们不仅要追思和传承祖辈勤劳勇敢、爱国爱乡的文化基因,更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以高度的历史自觉感知初心使命,在中华文明的历史底蕴中增强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主动。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莆阳农耕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脉传承的有效载体和留住“乡愁”的独特资源。因此,今天我分享的是莆阳农耕文化……”接着,莆田第二中学谢志逸老师以“莆阳农耕文化体验”为主题,通过民俗馆中生产工具和生活场景展区展示的织布机、生产工具等老物件,带领老师们从“思政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贴近农民、农村、农业,切实感受国家乡村振兴波澜壮阔,进而帮助学生树立起自觉投身乡村振兴的人生目标,与共建美丽乡村同频共振。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现场教学活动中,来自涵西中心小学的吴丽丽老师带领大家参观了莆阳家规家训馆,她声情并茂地介绍了《陈俊卿家训》、《九牧林氏族范》、《黄氏六谕五戒》、《蔡襄论忠孝》等家规家训,以及家族名贤勤廉为民、仁慈大爱等事迹,娓娓道来的讲解让现场的每一个人都沉浸式地感受到良好的家规家训在当代对培养家庭美德,倡导勤廉风尚,维护家庭稳定,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好家风成就好民风,好民风铸就好国风。通过参观学习,大家纷纷表示,吴老师的讲解让家规家训从古书中“走”了出来,在这里,大家能了解到了莆阳各大姓氏的悠久历史、厚重文化和优良家风,他们将以先贤先辈为榜样,见贤思齐,讲好家史、立好家规、正好家风,把“家庭、家教、家风”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为弘扬传统家庭美德,做“优良家风”的践行者和传承者,激励子孙后代增强家国情怀,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
此次活动既深刻总结思政一体化建设一年来取得的成绩,也有力带动莆田市大中小学教师展开行走课堂的实践教学。各个学段的教师从不断领域就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进行行走课堂的教学展示。行走课堂生动活泼又不乏育人元素,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注入了莆田思政人的文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