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领导调研马克思主义学院暨参加思政课集体备课会学院党委书记柯金国、院长许冬红出席

发布者:陈静怡发布时间:2024-12-27浏览次数:21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12月26日下午,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柯金国、院长许冬红调研马克思主义学院暨参加思政课集体备课会。党委副书记林新钊主持,副院长阮春高、兰希红出席,党政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产学研交流合作处等有关部门人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思政教师参加。

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汇报工作情况和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集体备课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如何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堂实践路径》为题展开,教师代表面对面进行评课。

  

  柯金国首先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学院这些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他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一直以来,学院党委都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而集体备课是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现场看大家精气神很足,展现出很好的干事创业状态,希望老师们不断地自我提升,切实提高思政课的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中提到“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要充分分析掌握学生的学情特点,紧密围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从家国情怀、人格发展、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创新意识、深度学习等方面发力,培养德技并修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柯金国指出,思政课要突出“精准性”。一是贴近专业,将高深的理论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案例、语言和道理,既提升思政课与专业的关联度,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二是贴近产业,因材施教,想尽一切办法让思政课活起来、火起来,不断提高学生抬头率;三是贴近地方,深入挖掘地方区域性特色传统文化育人资源,提升思政课的代入感,涵养学生精神特质,坚定文化自信。

柯金国强调,思政课要增强“趣味性”。思政课理论性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要千方百计将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通俗易懂,这样才能引人入胜;要通过互动交流,使课堂氛围进一步升温,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关心学生心路历程,融入学生话语体系,深度了解学生成长发展;要熟练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发AI课程资源,数字赋能,让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新媒体资源成为思政课堂的“新宠”,从而实现思政教育提质增效。

柯金国指出,思政课要提升“实践性”。要广泛开展体验式教学,构建“大思政”格局,践行“行走课堂”理念,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知名企业等思政教育现实场景,到更广阔的社会中去观察、探索、思考,学中做、做中学,打造沉浸式思政课堂。



  许冬红指出,要深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相统一,把教师高尚品德、价值观等融入课堂,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推进思政课与第二课堂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将思政课与劳动、体育等相结合,五育并举,培养“身心健康、品行优秀、行为规范、技术精湛”的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要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验证理论,从而实现真学、真信、真用,在理论与实践中真正达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要持续做好莆田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发挥湄职院引领示范作用,围绕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加持赋能,不断完善思政课教育教学体系,扎实推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