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书 爱分享|马克思主义学院陈静怡老师开展《中国通史》读书分享会

发布者:陈静怡发布时间:2025-04-16浏览次数:10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深化对历史的认知与理解,2025416日晚,马克思主义学院陈静怡老师在信息楼南110为青马社举办《中国通史》读书分享会。

活动伊始,陈静怡老师以“历史是什么”这一深刻而富有启发性的命题,为本次分享之旅拉开了帷幕。她以深邃的目光和激昂的语调,向在场的同学们阐述了历史的深刻内涵。她指出:“历史,是过去与当下对话的桥梁,是无数先辈奋斗历程的忠实记录,更是未来发展的宝贵镜鉴。

回溯至汉初,汉朝历经长期战乱的洗礼,国力衰微,恰似一位伤痕累累、疲惫不堪的巨人,面对匈奴频繁的侵扰,显得毫无抵抗之力。

经过文景之治汉朝的国力逐渐强盛,汉武帝展现出非凡的远见卓识和战略眼光,采取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措施。

汉武帝反击匈奴的号角吹响后,汉匈战争全面爆发。河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南之战,汉军在卫青、霍去病等将领的率领下,一路披荆斩棘,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漠北之战中,汉军深入大漠,与匈奴主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决战。汉军将士们奋勇杀敌,不畏牺牲,最终匈奴遭受重创,远遁漠北,汉朝北部边境迎来了和平的曙光。

然而,战争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来胜利和荣耀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长期的战争消耗了汉朝大量的国力,百姓生活受到严重冲击,社会秩序面临严峻挑战,军事力量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但不可否认的是,战争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汉朝通过战争扩大了领土,奠定了中国版图的基本格局,树立了国威,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在探讨汉匈关系演变带来的历史启示时,陈静怡老师目光坚定,语重心长地指出:“国力是外交政策的基础,只有国家强大,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话语权,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和平交往是民族关系的主流,战争带来的创伤需要漫长的时间来愈合,而和平合作才能实现共同发展,才能让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历史经验对当代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我们应珍惜和平,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此次读书分享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分享会,对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战争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仿佛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历史之旅。大家将带着这些宝贵的历史启示,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探索历史的发展规律,汲取历史的智慧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