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助力南日岛海洋生态治理和海洋经济的发展,2025年4月25日至2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师生赴秀屿区南日岛开展“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主题教育实践研修活动。本次研修活动聚焦海洋资源保护与生态治理,致力于探索海岛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路径,以现场教学、参观调研、讲座分享、理论宣讲、研讨交流等形式,沉浸式教学与体验,深刻感悟国家大力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
红色基因代代传,革命精神永不熄
4月25日上午,实践研修团队从石城码头搭乘渡轮顺利抵达南日岛,首先前往南日岛烈士纪念碑。在庄严肃穆的纪念碑前,师生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革命先烈,认真聆听当年驻南日岛官兵抵抗外侮的英勇事迹。革命先辈们为了国家和人民,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精神与无私奉献情怀,深深触动着每一位师生的心灵,进一步厚植了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基层宣讲接地气,党的声音润民心
参观完南日岛烈士纪念碑,湄职院“莆阳润心”大学生宣讲团走进南日镇港南村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全国两会精神”宣讲活动,进一步推进全国两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湄职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陈丽萍、学生林寅雕,以莆仙赞句“八项规定学习赞”为主题,用富有莆田特色的方言,生动有趣地宣讲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让在场的近100名党员群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加深学习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刻体会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随后“莆阳润心”大学生宣讲团5位宣讲员结合南日岛海洋生态治理和海洋经济特色优势,分别以“聚集两会民生礼包,共筑幸福美好生活”“向海图强,共绘海洋经济新蓝图”“立足乡村谋发展,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共筑生态文明新家园”“贯彻两会精神,海洋经济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通俗易懂、生动形象解读了全国两会精神,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党的好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历史与生态调研并行,探秘海洋生态治理与开发保护
25日下午,师生们参观了明代抗倭名将胡守仁雕像,通过聆听历史故事,感悟海岛人民守土卫疆的坚韧品格,传承先辈们的爱国奉献精神。
在国鲍荟研学中心,师生们系统参观了南日鲍鱼产业全链条,从先进的育苗技术到现代化的养殖设施,直观感受到海洋经济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抵达南日大堤,师生们实地调研海堤工程对海洋生态的影响与修复成果,深刻认识到生态保护与海洋开发利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深刻感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
25日晚,马克思主义学院周莉以《南日岛生态治理与发展海洋经济》为题,为学院青马社学生开展专题讲座。她结合南日岛的区位优势与产业特色,系统分析了南日岛生态治理和发展海洋经济的关系,实践探索海岛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的协同路径。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因地制宜探新路
4月26日上午,师生们走进南日岛鲍鱼博物馆,并参观了东禹(福建)水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据杨建忠董事长介绍,馆内收藏的100余种世界鲍鱼壳标本、20余种鲍鱼养殖设施,以及“中国鲍王”特大鲍鱼标本、意大利古地中海鲍鱼化石等珍贵展品,系统讲述了鲍鱼进化史、食用文化、养殖技术及产业发展历程。他以企业家的独特视角,分享了南日岛鲍鱼产业从传统养殖到现代化升级的转型经验,生动展现了海洋经济与生态保护的融合之道。
在浮叶村民俗文化馆,师生们通过渔民服饰、渔具实物、历史影像等丰富展品,师生们深刻感受到海岛独特的渔耕文化与民俗风情,进一步理解了海洋文化在生态保护中的传承价值。
当天下午,师生们赴东岱码头,实地调研海上田园综合体与东部海产品加工园。在海上田园,师生们仔细观察鲍鱼、海带等海产品的立体养殖模式,深入了解生态养殖技术对海洋环境的保护作用,认识到科技创新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关键地位。在海产品加工园,师生们参观了现代化加工生产线,与企业干部职工深入探讨发展海洋经济、推动产业升级的新路径,亲身感受海洋经济从资源开发向高附加值转型的实践成果。
通过此次实践研修,师生们深刻领悟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南日岛海洋生态治理的生动实践,更进一步了解了南日岛能够因地制宜,发挥区位优势,大力推动海洋产业转型与升级,增强了对发展海洋经济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