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莆田市于9月12日在城厢区文献小学隆重召开“抗战烽火耀闽中・文史哲艺话担当:大中小学教师共研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教学研讨会”。本次活动由中共莆田市委宣传部、莆田市教育局主办,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莆田市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研究中心承办,城厢区文献小学协办。来自市直及各县区共35所学校90余名教师代表参与了本次活动。
本次研讨会聚焦“大中小学一体化”与“跨学科融合”两大特点,汇聚了语文、历史、思政、音乐等多学科教师代表。大家通过教学展示与深入研讨交流,共同探寻抗战历史与抗战精神在不同学段、学科中的有效融入路径。
在教学展示环节,四节精彩纷呈的示范课令人眼前一亮。城厢区文献小学的吴晓颖老师带来《卢沟谣》音乐课,以童谣为桥梁,巧妙融合旋律与歌词,让小学生们在悠扬的音乐中真切感受历史的情感脉搏与民族记忆的厚重。莆田第一中学的陈铭塬老师执教《我爱这土地》语文课,通过对艾青诗歌的深度剖析与解读,引导学生深刻领悟语言背后所蕴含的炽热爱国情怀与深沉土地情结。莆田擢英中学的林海防老师讲授《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历史课,借助直观的历史图谱和时间轴,清晰呈现抗战的艰难历程,着重强调全民族抗战的整体性与艰苦卓绝。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的郑寅老师带来《抗战历史中的民族韧性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复兴密码》思政课,从历史长河中提炼伟大精神,从精神力量中展望美好未来,将抗战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紧密相连,激发青年学子的使命担当与家国情怀。四节课虽学科各异、学段不同,但都紧密围绕抗战精神这一核心主题,充分展现了教育教学的多元魅力与强大感染力。
在教学展示之后,研讨会进入交流环节。在莆田市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彩云教授的主持下,七位来自不同学校和学科的教师代表围绕“如何在一体化教学中实现抗战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展开发言。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黄新建指出:“抗战教育不是某一门课的任务,而是所有教育者共同的使命。我们要打破学段壁垒,实现内容衔接、方法互补、情感共鸣。”湄职院叶葳葳、湄职院翁歆、莆田哲理中学徐金花、莆田二中苏建申、文献小学吴丽芳、湄职院许一柱老师也分别结合教学实践,分享了对跨学科融合、学段衔接、情感教育等方面的思考与实践建议。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是一个回顾历史、缅怀先烈的重要时刻,更是一个教育启迪、精神传承的新起点。本次研讨会不仅是一次成功的教学展示与交流,更是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的一次深度融合,生动践行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文献小学学生彭淋萱在分享学习感受时说道:“听了今天的课,我更加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铭记历史,学习先辈们不怕困难、热爱祖国的精神,努力学好本领,将来报效国家。”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郑寅博士在分享授课体会时说道:“今天的主题学习帮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国家从苦难走向辉煌的艰辛历程,从而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与和平环境。这种情怀,将进一步转化为他们的责任担当意识,激励着他们不断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文:蔡松怡
一审:朱正婧
二审:郑秀明
三审:陈丽萍